摘要:楚图南(1899.8.18-1994.4.11),民盟第一、二届中央常委和第三、四届中央副主席,民盟第五届中央代主席、主席和名誉主席,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楚图南(1899.8.18-1994.4.11),云南文山人。曾任民盟中央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是我国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杰出的文学家、翻译家、书法家。因其学识渊博、德高望重而被同事和家乡人尊称为“楚老”。

楚图南(1899~1994)

1899年夏天,楚图南出生在一个家境贫寒的知识分子家庭。1919年,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学院,正值“五四”运动时期,他结识了改变他一生命运的老师——李大钊。1923年,楚图南踏上了回到故乡云南的归途。在家乡任教期间,他组织进步学生的“读书会”,帮助了一批青年学生走上革命道路。1926年,在李大钊的指导下,他从云南又到了北京,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受党组织的指派,他先手在济南、长春等地任教,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给学生以革命的启蒙。1930年,他因震惊东北的“吉林五中共产党案”被东北军阀以“共党要犯”的罪名判处9年零11个月重刑。1934年,被囚禁4年后,伪满溥仪大赦,楚图南结束了监禁生涯。

在昆明联中毕业时的楚图南(一九一九年)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楚图南再次回到云南。整整抗战八年,始终以云南大学教授的公开身份,积极投身于昆明的抗日救亡运动,成为云南省民盟的重要领导人和云南文化教育界抗日救亡活动以及昆明民主运动的重要组织者、领导者之一。1946年7月,李公朴先生在街头遇害。楚图南愤慨疾呼:“我们悼念李公朴,不是哭泣,而是怀着一切的悲痛,背负着民族和时代的更大的灾难,更坚定、更英勇地走上前去,与民族的敌人斗争,与民主的敌人斗争”,悲痛地写下这样一副挽联:"时局多艰,思国士,争民主,求和平,与奸邪搏斗,不惜一死;风雨如晦,怀故人,同忧患,共肝胆,遽朋侪摧抑,如何勿伤"。

1949年10月1日,楚图南作为民盟代表,和全体参加新政协的代表一起,登上了庄严的天安门城楼,参加隆重的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后,楚图南先后担任了西南文教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会长、民盟中央代主席、民盟中央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1994年4月11日,楚图南在北京逝世,终年95岁。

晚年的楚图南仍关心世界风云

楚图南还是一位严谨治学并颇有成就的文学家、书法家、学者,著有散文集《悲剧及其他》、《刁斗集》、《荷戈集》,译著有美国惠特曼诗集《草叶集选》等。他一生酷爱书法,晚年时,其书法作品却仍然绽放出异样的光彩。他常告诫子女习书犹如做人,做人要端正,做事不潦草,把字写好,笔画摆端正,让人看得懂。因此楚图南书法作品的一个明显特点是具有楷、隶、行的味的风格,端端正正、中规中矩。“字如其人”四字则是对他最好的评价。

楚图南书法

楚图南书法(馆藏)

楚老“行远路,读好书,交好朋友,做大事情”的精神,充分展现了中国优秀知识分子的操守、自尊、涵养和风骨,体现了民盟“以天下为己任、爱国爱民、心系民生、修德守身”的优良传统和崇高精神,这是广大民盟盟员和中国知识分子学习和继承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