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家桢(1909915-2008111)国际遗传学家、中国现代遗传学奠基人20世纪50年代,他在复旦大学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遗传学专业、第一个遗传学研究所和第一个生命科学学院,被誉为中国的摩尔根 他将基因一词带入中文。1999年国际编号3542号小行星被命名为谈家桢星1951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历任民盟第五、六、七届中央副主席,民盟第八、九届中央名誉主席。第三、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常委。

谈家桢(1909915-2008111)

      谈家桢毕业于宁波四中的前身——斐迪中学。他年少立志要科学救国,1931年获得硕士学位后,他的成就引起了美国著名的摩尔根教授关注。1936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哲学博士,赴美留学结束后,导师盛情邀请他留下继续从事遗传学的研究,但是科学救国的志向使他决定返回祖国造福桑梓。1937年任浙江大学生物系教授1946年发表了《异色瓢虫色斑遗传中的嵌镶显性》的论文这一论文引起国际遗传学界的巨大反响。1952年院系调整后任复旦大学生物系教授兼系主任,谈家桢来到复旦,创办了中国第一个遗传学科对复旦学子来说,谈家桢是一个象征,不仅代表着遗传学,还代表着创新的科学精神。1980年当选为中科院院士,后来还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意大利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1935年,谈家桢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与导师、诺贝尔奖获得者摩尔根院士合影


1990年,谈家桢与钱学森(左)在中国科协

三届五次会议上

      谈家桢既是科学、教育界的巨匠,还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和民主党派领导人。他曾4次受到毛泽东主席的直接接见,这对中国遗传学事业和他本人都是极大的支持。为了表彰谈家桢院士对发展中国基因学说和遗传学理论所作出的杰出贡献,1999年国际小行星委员会正式批准将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编号为3542号小行星命名为谈家桢星。


1961年“五·一”节,毛泽东主席在上海接见了包括苏步青、谈家桢、陈望道、周谷城、周同庆、谭其骧、刘大杰、朱东润、卢于道等九位复旦教授在内的上海各界代表

      2008年11月1日,谈家桢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100岁。谈老一生光明磊落,实事求是,严于律己,待人宽厚,谦虚谨慎,生活简朴,他高尚的道德风范、无私的奉献精神和卓越的事业成就,无愧为中国知识分子的楷模,也是民盟的宝贵精神财富。


邱蕴芳著《我和谈家桢》